龙泉市西街街道的上凉亭区块和里下畈村,曾是竹木加工企业以及各种小作坊的集聚区。4年前,这里弥漫着一股股刺鼻的气味,工厂烟囱中排放出滚滚黑烟。这些租用违章建筑从事生产加工的小作坊,不仅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而且生产安全隐患多,就像是长在龙泉山水城市中的一颗“毒瘤”。
2014年11月的问政节目,曝光了这个“低散乱”的工业园区。节目播出后,龙泉市立即启动了整治工作:拉闸断电、拆除旧厂污企,将这些高污染企业和小作坊“清扫出门”。到2015年6月,36家涉污企业,共6.5万平方米的违建厂房被全部拆除。
环境治理,不是一拆了事。龙泉市相关责任部门对于一些实力较强、符合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安置扶持。拆除之后,龙泉举一反三,在“一区四园”里进行了整治并且规范管理,加强日常监管。
涉污企业拆除后,龙泉市委、市政府最后决定在上凉亭区块建设农民下山脱贫和异地搬迁的安置小区,让老百姓来享受这片离城市最近的“黄金地段”。龙泉市副市长杨洪斌表示,今后,龙泉市将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整治力度,铁腕护绿水青山,全力打造最美大花园的“龙泉样板”。
治了 开发区科学“治气”,和“臭气”说再见
在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臭气一直是市民反映最为强烈的污染之一。2014年5月的电视问政节目,也曾直面开发区的废气污染问题。
问题曝光后,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先后实施了集中供热和煤改天然气项目,报废拆除了辖区内92%的燃煤小锅炉。对废气产生量大的家具、合成革、革基布、表面处理等行业企业,实施全方位的整治提升。并要求重点废气排放企业,安装废气设施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与环保部门联网,实现实时监控。经过长期攻坚,开发区的废气污染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为了全面消除区域臭气,开发区管委会大力引进DMF集中精馏项目,在根本上减少企业DMF精馏回收设施产生的异味。根据计划,该项目将在11月底之前全面投入运行。届时开发区的区域臭气将会进一步得到改善。
此外,在废渣治理上,电视问政节目也曾多次关注了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潘田村大量污泥堆积、处置进度缓慢的问题。如今,经过多方努力,开发区堆存的污泥已经全部处置完毕。
清了 龙石溪铁腕治污,如今水清、岸绿、景美
龙石溪是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水阁区块的一条内河,全长6560米,自东向西斜向穿过开发区,河水汇入瓯江干流。龙石溪开发区段两三百米范围内,集聚了涉水企业76家,大部分从事电镀、合成革、化工、革基布生产。由于环保基础设施薄弱,污水管网跑冒滴漏严重,再加上企业恶意偷排废水,龙石溪水体多年处于劣Ⅴ类,不时出现五彩斑斓的废水。
电视问政节目曾多次聚焦龙石溪的污染问题。问题曝光后,开发区管委会立即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打响了“五水共治”攻坚战。环保部门在河道沿岸挖设截污沟,将污水全部截流,再将污水打入污水处理厂,并对龙石溪进行河道清淤换“底”,置换了两万多吨(砂石),保证治理后的水清、岸绿。
近两年来,开发区管委会为杜绝企业雨污混排,还封堵了园区内所有重点企业的老雨水沟,改造全新雨水明沟,并架空了全部污水管。同时,投入1.47亿元采用智能机器人对地下管网进行了全面体检,修补更新管道总长度达到43公里,基本解决了重点企业雨水口超标、厂区雨污混流等问题。去年,开发区环保局又在所有重点企业的雨水总排口都设立了阀门,成为全省首个实现雨水口、污水口在线监控双覆盖的工业园区。
如今,龙石溪的水质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以上,70%的天数达到Ⅱ类标准,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初见成效。